宁波假日国际旅行社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English   
服务热线:0574-88002345
宁波假日国际旅行社 宁波假日国际旅行社 宁波假日国际旅行社
 
宁波市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计划
更新日期:2009-5-11    [ 关 闭 ]
------------------------------------------------------------------------------
        为顺应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转型的总体导向,贯彻落实省、市旅游发展大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甬党〔2009〕6号)精神,以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为载体,推进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大海、大港、大桥、大佛、大湖"和经济发展、区位环境、产业特色等综合优势,以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为抓手,培育核心产品,完善城市功能,提升营销能级,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提高我市作为国际化现代港口城市的旅游综合竞争力,全面推动长三角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总体目标
        2008-2012年为宁波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的启动实施阶段。通过行动计划的实施,打造休闲旅游和商务会议两大基地,构建比较完善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产品、功能、营销、管理和服务体系,将我市建成具有鲜明城市个性、拥有高质量休闲旅游环境、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长三角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
        ——形态结构:要从以观光型产品为主体,逐渐向以休闲度假产品为主体,观光旅游、文化体验、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多元化产品互为支撑的旅游新型业态转型,2012年全市基本形成"一核四区二十大基地"的空间布局和产品体系。
        ——市场策略:要从国内旅游一轮独大,逐渐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双轮驱动转型。通过城市品牌营销,确立我市在长三角区域的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地位,城市在境外主要客源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明显提高。
        ——管理手段:要从传统的行业管理,逐渐向公共服务、产业引领方向转型。建立以游客需求和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旅游管理服务体系。
        ——产业效益:要从注重游客数量的扩张,逐渐向注重服务品质和综合效益的提升转型,特别是要优化游客结构、延长逗留时间以及增加人均消费。2012年全市入境游客达到14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4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00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以上。
        ——服务体系:要从传统的旅游接待体系,逐渐向复合的商务会议旅游服务体系转型,发挥商务会议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商务、科技、文化、旅游会议、论坛、展示和节事活动。培育和引进会议活动举办、会议活动管理、商务会奖议旅游等服务主体和机构。加快发展商务会议型、城市商务型、休闲度假型等特色主题酒店,完善各类会议场馆和设施,提供一站式会议服务。开发会奖议旅游产品,加强会奖议旅游市场营销,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的商务会议基地。
        ——城市形象:要从商务旅游城市形象,逐渐向商务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城市转型。将整座城市作为一个休闲旅游目的地进行规划和打造,通过对城市人文和休闲资源的整合利用、城市旅游功能的强化,寻求居民、游客及环境三者的共赢,实现城市休闲旅游功能和环境的全面提升,有效提升城市旅游新形象。
    二、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内容
    (一)建设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优化休闲旅游目的地空间功能布局,强化都市休闲旅游圈的核心地位,加快形成象山港滨海休闲旅游区、四明山山地休闲旅游区、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北仑港港口体验休闲旅游区四大休闲功能区块,到2012年,全市基本形成"一核、四区、六大类产品、二十大基地"的目的地产品体系。
    1.精心打造都市休闲旅游核心圈
    (1)建设都市标志性旅游项目。实施《宁波城市旅游产品规划》,在城市核心区域规划建设都市旅游标志性、功能性、景观性项目,责任单位:市规划局(牵头),市建委、市旅游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投公司、海曙区政府、江东区政府、江北区政府。
    (2)推进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按照打造"一区三基地"的发展目标,2010年前建成东钱湖游客服务中心(二期)、柏悦大酒店、二灵山温泉酒店,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012年完成环南湖岸线景观改造,初步建成东方花博园、游艇俱乐部、中国(宁波)森林博览城、新城核心区等项目,责任单位: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牵头),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旅游局。
    (3)打造都市休闲旅游综合体。积极实施"中提升"战略,在打造城市功能区块时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开发旅游功能,融入旅游元素。到2009年建成和义路滨江购物休闲区,2010年建成郁家巷历史文化街区,2012年初步建成湾头半岛休闲区、慈城古县城旅游区、荪湖旅游度假区、滨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城市休闲旅游综合体,责任单位:各区政府(牵头),市建委、市规划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市城投公司。
    (4)形成特色旅游文化街区。加快月湖街区、南塘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到2012年基本建成具有宁波地方特色,集美食、观光、购物、娱乐和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文化街区。包装提升月湖、老外滩-大剧院夜景,强化城市核心区块旅游功能,加快形成都市标志性旅游景观,责任单位:海曙区政府、江北区政府(牵头),市规划局、市建委、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旅游局、市城投公司。
    (5)提升三江夜游景观及功能。2009年制定实施三江六岸休闲设施景观提升规划,实现三江水上游景观升级和功能完善,责任单位:市规划局(牵头),市城管局、市建委、市交通局、市旅游局。
    (6)培育都市旅游演艺标志性剧目。2009年起以浙东特色人文风情为题材,培育一台城市标志性旅游演艺剧目,2012年建成具有较强市场效应的都市旅游剧场,拉动城市夜游市场,责任单位: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牵头),市旅游局、各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7)推出国际旅游社会资源访问点。推动城市公共设施向旅游产品转化,包装提升宁波博物馆、大剧院、城市展览馆、美术馆、高教园区、社区、菜场等社会资源,开辟文博休闲等主题旅游专线,到2012年全市共推出社会资源访问点50家,并实行社会资源访问点动态更新和标准化管理,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建委、市贸易局、市城管局、各县(市)区政府。
    (8)设计开发都市一日游产品。编制都市一日游线路,2010年开通都市旅游公交专线,责任单位:市城管局(牵头),市旅游局、各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加快四大休闲旅游片区建设
    (1)南部象山港滨海休闲旅游区
    ①以象山半岛、象山港等区域为开发重点,以发展滨海休闲度假为市场定位,推进建设大体量主题性的度假村、主题旅游城镇,着力发展滨海娱乐、滨海露营、滨海高尔夫、游船游艇等休闲度假产品,到2012年,基本建成环石浦港渔文化旅游区、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奉化阳光海湾旅游区,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象山县政府、奉化市政府、宁海县政府。
    ②完善提升松兰山滨海旅游度假区配套功能,2010年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责任单位:象山县政府。
    (2)西部四明山山地休闲旅游区
    ①2009年启动实施《四明山区域休闲旅游开发规划》,2010年完成旅游专用道路、入口综合服务区等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前完成阳明山庄、四明山庄、狮子湖、四明云顶、观顶湖、天湖等一批休闲度假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鄞州区政府、余姚市政府、奉化市政府。
    ②以大四明山区景观资源为背景,重点开发山地度假、山地运动旅游项目,大力完善溪口风景区和四明山区旅游公共服务功能,推进五龙潭、丹山赤水等传统风景区向休闲度假区转型,引导推进四明山区休闲度假设施集群化发展,责任单位:有关县(市)区政府。
    (3)北部杭州湾滨海休闲旅游区
    ①依托宁波北门户区建设,以吸引国际商务客商为定位,重点发展杭州湾滨海休闲、国际商务、高端健身、滨海运动项目,力争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性的高端商务健身休闲区,责任单位:慈溪市政府、慈溪出口加工区。
    ②2010年完成GEF宁波/慈溪湿地、杭州湾跨海大桥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工程、国际湿地会议中心、高端健身休闲会所、庵东海鲜城、水上芭蕾景区、马术俱乐部、周巷生态休闲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慈溪市政府、慈溪出口加工区。
    (4)东部北仑港港口体验休闲旅游区
    ①充分发挥港口的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完善凤凰山主题乐园、九峰山旅游区的休闲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港口城区现有城市设施的旅游功能,增加旅游亮点和看点,延伸旅游产业链,责任单位:北仑区政府、市交通局、宁波港集团。
    ②2009年推出体艺馆、凤凰山娱乐城、嵩山路餐饮街、购物广场等一批现代娱乐休闲项目。2010年推出东方大港旅游专线(港口码头、港城新区、临港工业等)。2012年完成北仑港邮轮休闲中心部分重大项目建设、春晓洋沙山海滨旅游度假区等一批滨海休闲旅游项目建设,责任单位:北仑区政府(牵头),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宁波港集团、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口岸办市口岸打私办、宁波海关、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3.规划形成二十大休闲旅游基地
    (1)建立休闲旅游基地推进评价体系。2009年制定休闲旅游基地布局发展规划、休闲旅游基地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建成首批十大休闲旅游基地。至2012年建成松兰山滨海度假、宁海森林温泉、溪口山水人文旅游、天童东南佛国、东钱湖会议度假、四明山山地运动、九龙湖休闲度假、达蓬山文化旅游、慈城古县城、三江都市游憩十大休闲旅游基地,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旅游局、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3)推进十大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环石浦港渔俗文化、它山主题度假、宁海湾运动娱乐、奉化阳光海湾、梁祝爱情产业、月湖历史文化、荪湖城郊游憩、杭州湾运动休闲、九峰山休闲旅游、招宝山东海风情小城十大休闲旅游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旅游局、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慈溪出口加工区。
    (4)培育休闲旅游新业态。积极培育汽车露营、湿地休闲、森林度假、海钓露营、温泉疗养、户外拓展、高尔夫运动、影视体验、游艇邮轮等休闲旅游新型业态,建成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为主的复合型、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旅游局、市级相关部门、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4.推出六大类特色旅游产品
    (1)文化旅游产品。2010年前完成雪窦山弥勒大佛景区、天童景区和古阿育王寺遗址恢复及配套功能完善工程,提升天下玉苑景区品质和影响力。2012年完成阿育王寺佛教文化旅游区项目建设。加快开发河姆渡遗址、姚江文化旅游带、慈城古县城、石浦渔港古镇、前童古镇等文化旅游产品和宁波文化广场、宁波书城、宁波帮博物馆、象山影视城、十里红妆博物馆、它山石雕艺术博物馆、中国红木家具博物馆等文化休闲设施项目建设。2012年,建成10家以休闲旅游为主导功能的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民族宗教局、市旅游局。
    (2)美食旅游产品。培育一批宁波美食名店和品牌餐饮企业,规范和包装美食特色街。到2012年全市创建三星级以上特色餐馆50家以上;创建全市(市级)餐饮特色街20条以上;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海鲜排档区20处以上,责任单位:市贸易局(牵头),市规划局、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3)体育旅游产品。整合开发与休闲运动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系列,推进象山国际海钓基地、东钱湖龙舟基地、松兰山汽车露营基地、四明山自驾车基地、宁海森林户外拓展基地、宁海湾全国户外运动基地、鄞州汽车越野基地、大目湾体育休闲运动基地、奉化大堰山地户外运动基地、江北湾头水上运动基地、东钱湖自行车休闲基地、荪湖"三棋一牌"基地、五星自驾车基地等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开发建设,责任单位:市体育局(牵头),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4)乡村旅游产品。到2012年新增省级旅游强镇20个、省级特色旅游村30个,省星级乡村旅游点10个。完善提升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水平,到2012年,建成20个市级休闲观光农业园区、30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30个农家乐休闲旅游示范点、30个休闲渔业旅游基地,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委农办、市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5)红色旅游产品。加快对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的整合提升,积极推进浙东银行、新浙东报社、青少年红色体验游览区项目建设,打造具备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责任单位:余姚市政府。
    (6)保健旅游产品。到2010年,开发形成一批温泉、SPA、药浴、足疗、保健等康复、养生等特色休闲旅游产品。与各级医疗机构合作,到2012年,在旅游景区内建成10处市级旅游疗休养基地,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卫生局、市总工会。
    (二)完善休闲旅游基地功能
    围绕休闲旅游目的地八大配套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的综合接待服务水平,为游客和居民提供舒适、便捷、高效、安全、友好的休闲旅游环境。
    1.旅游集散系统
    构建以宁波旅游集散中心为依托,以旅游咨询、旅游推广、旅游投诉、旅游信息化、旅游紧急救援等功能为支撑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2010年实质性启动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开通市旅游集散中心至县(市)区主要景区的旅游专线,形成以市本级中心为枢纽,东钱湖、奉化、象山、江北、慈溪、余姚、宁海等为分中心的旅游集散体系,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旅游交通系统
    (1)扩大国际、国内航线铁路覆盖面。到2012年新增国内航线3-5条、宁波至日韩、东南亚的国际航线 2-3条;新增固定旅客列车铁路新线5-10对,责任单位:市交通局(牵头),市国资委、市口岸打私办。
    (2)加快旅游景区道路配套建设。把属于交通建设管理范围的城市主要交通门户通往主要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纳入全市道路交通建设规划,优先安排资金进行建设。2009年—2012年,根据市场发展需求,投放旅游运力200辆,提高旅游车辆质量及档次,责任单位:市交通局(牵头),市旅游局。
    (3)推进国际邮轮码头建设。推进建设北仑港5万吨级多功能邮轮码头,2012年开通国内和国际邮轮航线,责任单位:宁波港集团 (牵头),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宁波海关、市宁波检验检疫局、市口岸办市口岸打私办、北仑区政府。
    3.旅游基础配套系统
    (1)实施公共厕所升级改造工程。提升星级公共厕所和生态厕所质量,到2012年全市主要城区及旅游景区的厕所达标率达100%,责任单位:市城管局(牵头),市建委、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规划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加快社会公共停车场、酒店自备停车场、旅游景区配套停车场建设。2009年制定完成城市核心区内旅游大巴临时停车泊位方案,完成江北慈城、东钱湖等主要游客集聚区旅游配套停车场建设。旅游旺季向旅游车辆开放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停车场,责任单位:市建委(牵头),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4.旅游住宿系统
    (1)优化住宿业结构。推进休闲型、度假型、精品型、主题型、经济型酒店建设,加快高星级酒店评定步伐,到2012年全市新增四星级以上饭店30家,星级饭店总量达到250家,等级经济型酒店达到30家,形成高中低配套合理的住宿接待体系和以著名品牌酒店为龙头、星级饭店为主体、其他特色酒店(经济型饭店)为补充的旅游住宿结构,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提升住宿业管理服务水平。实施《星级饭店评定标准》、《经济型饭店评定标准》,推进管理服务创新,积极培育酒店管理本土品牌,加大对国内外著名品牌酒店管理集团的引进力度,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5.旅游中介系统
    (1)加快旅行社发展壮大。鼓励旅行社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等形式做大做强,拓展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演艺等领域,拉长产业链,实现多元化、网络化、集团化经营,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推进旅行社品牌经营。到2012年引进境外品牌旅行社2家,引进国内"百强"品牌旅行社3家;市内4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20家旅行社进入"省百强"旅行社。实施旅行社品质认定标准,到2012年创建五星级旅行社5家、四星级旅行社10家、三星级旅行社50家,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6.旅游购物系统
    (1)挖掘开发旅游商品、工艺品。培育若干家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设计、生产企业,开发具有宁波本土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工艺品,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经委、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加快旅游购物商场建设。到2012年,县(市)区建成旅游商场15家以上,市本级创建若干旅游特色购物街区和旅游购物中心,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7.旅游咨询服务系统
    (1)规范旅游咨询服务标准。统一宁波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县(市)区旅游咨询分中心和旅游景区游客中心三级咨询服务网络的服务标准,为游客提供信息查询、票务代理、导游服务等各类便捷服务,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推进旅游咨询网络建设。2009 年,启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等主要交通窗口旅游咨询服务点设立,新建县(市)区咨询服务分中心5家。2010年前设立上海世博旅游咨询服务点20家(点)。到2012年,形成1个主中心、不少于30个咨询分中心的旅游信息咨询体系,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8.旅游导引系统
    (1)完善旅游交通指引标志。2010年前完成杭州湾跨海大桥连接线、绕城高速各连接线至县(市)区主要旅游景区的交通标识设置,完善规范主要乡村旅游点(农、渔家乐)的交通指示牌,责任单位:市交通局(牵头),市公安局、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完善主要旅游接待场所的多语标识系统。2010年前完善所有AAA级以上景区、四星级以上宾馆、旅游特色街区、市区社会资源访问点的多语标识系统,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市城管局、市贸易局、市信息产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三)加快商务会议基地建设
    1.推进旅游业与会展业互动发展。依托宁波会展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大型展会活动、会议(论坛)和特色节庆活动举办期间境内外人流集聚的有利时机,积极宣传推介宁波旅游,吸引参展参会客商参观我市旅游景区,不断开拓旅游市场,实现旅游业与会展业融合互动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商务会议旅游基地,责任单位:市会展办(牵头),市外宣办、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大力培育引进优秀会展项目。到2012年,培育引进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展会30个、商务性会议(论坛)10个,引进境外会展机构10家以上,全市有实力的专业会展企业达到30家。鼓励会展主体加入国际性组织和取得ISO国际质量体系论证,不断提升会展企业竞争力,责任单位:市会展办(牵头),市外经贸局、市旅游局、市贸促会。
    3.举办重大旅游节事活动。提升宁波国际服装节、国际港口文化节、宁波旅游节、中国开渔节、中国梁祝文化节、中国开游节、中国弥勒文化旅游节、中华慈孝节等品牌节庆的国际化、产业化水平,办好系列乡村农事节庆活动,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外游客积极参与的特色节庆,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外宣办、市会展办、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四)加强市场营销工作
    以提升宁波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形成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为目标,借助世博会等契机,整合城市外宣资源,积极实施旅游"五项营销计划",合力推广城市旅游形象,进一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1.实施城市旅游形象提升计划   
    精心做好"六个一"文章。依托城市总体形象宣传策略和原有的城市旅游形象,征集完善新一轮城市旅游形象口号和标识、策划制作一系列新版宁波旅游宣传光盘、建立一个城市标志性图片资源库、征集一条宁波城市旅游推介词、研制一批宁波特色旅游纪念品(礼品)、制作一批新颖特色的旅游宣传品,责任单位:市外宣办(牵头),市旅游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外办。
    2.实施世博旅游营销计划
    (1)强化世博旅游营销。实施《宁波旅游业对接世博营销行动计划》。2009年组建宁波世博旅游推广中心,加大对接世博和城市旅游宣传力度,力争使宁波成为世博旅游换乘中心并纳入世博旅游接待体系和整体宣传网络,争取承办世博相关活动,创建世博城市主题示范实践区,共推世博体验之旅。积极参与国家旅游局、上海市旅游局、省旅游局等组织的各类世博旅游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积极拓展高端客源。2009年起针对驻上海的外事机构、大型外资企业、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国际村(小区)投放宁波旅游楼宇广告,发放外语宣传手册。包装适应在上海的外国人休闲度假、商务会议需求的旅游产品,2009年建立面向在上海的外国人的旅游招徕和接待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外宣办、市外办、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3.实施媒体宣传推广计划
    (1)建立推广机构。整合市级部门外宣资源,建立宁波市城市形象推广委员会,负责城市整体形象的战略性营销策划。组建宁波城市形象推广中心,强化旅游市场的专业化营销,责任单位:市旅游局。
    (2)加强媒体合作宣传。制定旅游媒体宣传专项奖励补贴办法,鼓励各县(市)区和旅游企业在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一流媒体和重点区域市场主流媒体开展旅游形象广告宣传,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牵头),市外宣办、市旅游局。
    (3)拓展宣传营销渠道。利用新开通的国际、国内航空线路和重点客源城市铁路线路,开展旅游市场宣传推广活动。2010年前在上海世博客源聚集的交通口岸投放宁波旅游形象广告,责任单位:市外宣办(牵头),市交通局、市旅游局。
    4.实施旅游市场开拓计划
    (1)加强国内旅游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交通集疏运网络不断完善的有利条件,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的"同城营销"。通过城市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宁波周"、城市合作论坛等活动,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健全境内外旅游营销代理制度,到2012年,设立10家以上宁波旅游专卖店,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外宣办、市经合办、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拓展境外旅游市场。利用甬港经济合作论坛、"宁波周"等大型经贸活动,积极开拓韩国、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等市场。利用世博会、国际旅交会等平台积极开拓欧美市场,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外宣办、市外经贸局、市侨办、市外办、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3)加大入境旅游奖励扶持。对国内外包机、专列、邮轮等实行专项补助,落实旅行社招徕过夜境外游客的奖励措施。对赴境外参加重要旅游展会、促销活动的企业,按展位费用或人员数量给予一定的补助,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外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五)建立完善产业管理体系
    在旅游运行协调、应急反应、信息引导、咨询服务、投诉处理、企业服务等环节引入创新理念和手段,建立和完善面向公众的旅游法制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体系。
    1.建立目的地法制化管理体系
    (1)优化旅游目的地法治环境。加快制定有关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2010年前出台《宁波市旅游景区管理条例》,2012年前出台《宁波市住宿业管理办法》,并启动《宁波市旅游条例》的立法调研论证工作,责任单位:市法制办(牵头),市旅游局。
    (2)完善旅游质量监督体系。2010年前,在宁波市旅游质监所的基础上组建宁波市旅游执法支队,各县(市)区和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相应组建旅游执法大队,责任单位:市编办(牵头),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3)强化旅游市场联合执法职能。完善公安、工商、城管、安监等旅游相关执法机构联合执法机制,强化对旅游市场的常态化管理。建立覆盖全市的数字化市场监管体系和旅游安全紧急救援体系,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交通局、市城管局、市质监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建立目的地标准化管理体系
    (1)制定《宁波休闲旅游业标准化发展专项规划》,建立宁波旅游标准技术委员会,完善旅游标准体系和旅游标准信息服务平台。2009年起启动制定温泉、海钓、高尔夫、自驾车营地、漂流、茶馆、旅游演艺等休闲旅游新业态的相关标准,至2012年基本构建起休闲旅游产业标准化管理体系,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质监局、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2009年起在全市推广实施旅行社品质认定标准和经济型酒店评定标准。加强餐馆、酒店、景区、农家乐等级标准管理,至2012年全市60%以上饭店、景区和旅行社进入标准化管理行列,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质监局、市级各相关部门、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3.建立目的地信息化管理体系
    (1)实现旅游网站与政府门户网站的互联和共享。整合各县(市)区政府网站资源,把宁波旅游网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门户网站,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信息产业局、市外宣办、市财政局、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启动城市无线上网体系建设。2009年起在城市核心区范围内启动城市无线上网体系建设,打造"无线城市"。不断完善旅游景区国际长途电话、移动电话网络,扩大互联网铺设范围和覆盖率,责任单位:市信息产业局。
    (3)加快城市宽带网络工程建设。在扩大数字电视进宾馆饭店覆盖面的基础上,2009年起加快城市宽带网络工程建设,积极推动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按规定接受境外卫星电视节目,责任单位: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牵头),市旅游局、市公安局。
    (4)开发自助自驾网络服务平台。2009年起,开发适应自助自驾游市场需求的"网上自由行"订单系统,开通手机支付和网上支付功能,在全市推广应用旅游景区电子门票系统,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信息产业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5)建立电子触摸屏咨询网络。2009年在全市投放80台电子触摸屏,至2012年投放规模超过200台,建立覆盖各交通窗口、主要星级酒店、主要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各县(市)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主要社区以及移动、联通等公司营业厅的电子触摸屏公众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信息产业局、市交通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六)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体系
    以游客需求为中心,建立体现人文关怀、具有亲和力的目的地服务体系,展现"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目的地城市风采。
    1.提升出租车服务水准
    (1)建立出租车"市民卡"支付系统。实施出租车便利卡支付工程,至2009年底融入宁波"市民卡"体系,责任单位:市信息产业局(牵头),市交通局、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
    (2)树立出租车服务形象。2009年起,每年在出租车行业开展宁波旅游知识和岗位文明培训,鼓励出租车司机主动为游客提供旅游资讯服务。强化服务质量考评,推进出租车品牌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建立完善出租车指挥调度系统,出租车GPS定位安装到位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交通局(牵头),市旅游局。
    2.完善旅游投诉系统
    (1)完善旅游投诉受理服务。2009年起启动建设市本级"96118"双语旅游投诉受理服务系统和旅游热线呼叫中心,至2012年完成全行业覆盖并联网运行,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电信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完善旅游投诉和咨询电话网络。2009年起在交通口岸、主要商场、主要景区和游客密集场所,设立旅游投诉和咨询电话标志,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交通局、市贸易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3.提供游客医疗救助服务
    (1)完善游客紧急救援体系。建立游客紧急救援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构建游客紧急救助医疗网点,责任单位:市应急办(牵头),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完善城市卫生医疗体系。建立卫生咨询中心、120急救中心和重点旅游景区急救站三级旅游卫生医疗体系,责任单位:市卫生局(牵头),市旅游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4.优化国际旅游语言环境
    (1)加强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外语培训。2009年-2012年对全市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从业人员开展英语等级达标培训,对窗口单位的一线员工开展外语口语300句培训,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市贸易局、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2)优化外语图文标识体系。2009年制定宁波外语图文标识统一标准,成立市外语译文专家审定小组,负责对外语图文标识进行检查和规范,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牵头),市交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市贸易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5.强化旅游人才培养
    (1)建立旅游行业培训体系。2009年构建市本级、县(市)区和相关院校联动的三级培训体系,鼓励支持旅游院校开展合作办学,提高旅游管理国际化水平,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牵头),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局。
    (2)强化旅游行业职业培训。2009年起在各高校开设高级旅游人才研修班,强化星级饭店、特色餐馆、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的管理和服务人员业务培训,为游客提供人性化服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牵头),市人事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局。
    (3)实施小语种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旅游服务小语种人才和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管理人才,责任单位:市人事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劳动局、市旅游局。
    (4)落实"名导工程"。安排专项经费,培养一批代表宁波旅游形象的优秀中高级导游员,推动导游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各县(市)区政府、东钱湖管委会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6.建设旅游志愿服务队伍  
    (1)加强旅游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整合现有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资源,开发和完善旅游宣传、多语种翻译、导游服务、秩序维护等各类旅游志愿服务项目。加强舆论引导,扩大旅游志愿者数量,优化年龄结构、语言结构、行业结构,责任单位:团市委(牵头),市旅游局。
    (2)推广旅游志愿服务。2009年在宾馆饭店、出租车中心、餐馆和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立志愿者语言援助卡,供境外游客索取,为境外游客提供语言志愿服务,责任单位:市旅游局(牵头),团市委、市交通局、市教育局。
    7.构建游客支付便利服务体系
    (1)实施游客消费便利卡工程。开发游客消费便利卡,为国内外游客提供市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拨打公共电话、购买自动售货等服务,责任单位:市金融办(牵头),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
    (2)增加外币兑换服务网络。2009年起扩大国际信用卡POS机布放网点,构建完善外币兑换服务体系,改善外汇卡受理环境,责任单位:市金融办(牵头),人行宁波市中心支行。
    三、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领导,着力做好对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的指导、协调、督促、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基地建设的具体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分解任务,明确责任,推进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的组织、协调、考核等工作。市及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两个基地建设顺利推进。
    (二)完善评价办法
    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工作纳入全市旅游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具体的评价办法,阶段性评估基地建设情况,及时把握工作导向。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完成情况,市政府将适时进行督查。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行动计划提出细化方案,明确分年度的工作目标、任务、进度,确保基地建设各项任务按时完成。
    (三)营造工作氛围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休闲旅游基地和商务会议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各种宣传载体使全社会进一步了解两大基地建设的目的、任务和进程,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形成各方齐心协力抓旅游、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
转载请注明:宁波假日旅行社 http://www.nb-hts.com/lvyou_xinxigang/2009511202657.html

上一篇:宁海县民俗美食文化周活动启动            下一篇:和义路滨江休闲区六月起全面投入运营
宁波假日国际旅行社 | 宁波旅游公司 | 宁波旅行社 | 宁波旅游 | 普陀山旅游 | 浙江普陀山 | 绍兴旅游 | 舟山旅游 | 奉化溪口旅游 | 宁波假日旅行社 | 资料库 | 网站地图 | XML
宁波假日国际旅行社(旅游许可证号:L-ZJ01364),电话:0574-87082708,传真:0574-87167177,总部地址:宁波市海曙区马园路419号马园商务楼3楼
2008©宁波假日国际旅行社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思值科技   浙ICP备08102227号